移情的分类及其识别、分析
01
正性移情&负性移情
移情中的内容既有积极的、愉快的、充满爱的,也有怨恨的、不满的、生气的、愤怒的、攻击性的。
这两种成分不一样:积极的、良好的反应被命名为正性移情;攻击性的、愤怒的、不舒服的感受被定义为负性移情。
这样说来,反移情也有正负。
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来访者你挺喜欢的,挺好的,愿意为TA多做点什么;而有时候就烦得不行,觉得TA讨厌、令人生气。
轻度的负性移情可以与正性移情共存,负性移情可以抵抗正性移情中的性欲望和威胁。
这个命名没有好坏之分,无论是正性还是负性,如果限于这种状态里,都容易成为咨询的阻抗。
在咨询的开始阶段,不要急于让来访者的负性移情表达得过多,它容易冲击咨询关系。
所以,在开始阶段还是尽可能地在正性的移情关系状态之下进行咨询,让咨访关系维护一段时间。
这样,咨询关系的稳定度就会好一些。
但是如果持续的在这种“其乐融融”的关系里也是不行的。
咨询到了一定阶段时,还真的得要“赤诚相见”,得说真话,把那些负性的东西暴露出来。
始终藏着也是个隐患,得不到处理也不行。
在分析情景中,由于咨询关系中移情的发生,使得来访者原发的婴儿神经症症状得以减轻。
因为与咨询师的咨询关系,以移情的方式反映了来访者固定不变的情感方式,带有主观上婴儿性生活的某些成分,使得来访者的症状被改善了。
临床上咨询的初始阶段,移情发生后,来访的症状会迅速减轻或消失。
02
情欲性移情与色情性移情
情欲性移情和色情性移情这两个术语,表面上关联了一个与性相关的内容,但是又不仅仅是与性的内容有关,它指代的是两种不一样的心理功能水平的移情表现。
情欲性移情
情欲性移情,就是有点浪漫的、有点暧昧的移情,这往往是发生在神经症水平的来访者身上的正性移情。
因为神经症的来访,心理功能比较好,有这类移情时,会有所觉察,感到有点不好意思,因为TA知道这是幻想,这是不合时宜的。
TA可能就会节制,会感到羞耻,但可能还会有点留恋,有点享受。
色情性移情
色情性移情容易发生在心理功能水平比较低的来访者身上,比如那些具有边缘型人格结构的人。
边缘型的人,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常常会拿捏不住深浅,不能够调整和把控自己的情感、想法和行为。
当TA有某种内心的情感或者想法的时候,就会不加节制地直接冒出来,赤裸裸的,让人感到**“二二乎乎”的**,很生猛,“说话没个分寸”的感觉,而且还容易固执己见。
有偏执色彩的病人,往往不是神经症水平,大多都是边缘水平或者精神病水平,这可能是源于早期关系里遭受的挫折而导致的愤怒和敌意。
在咨询关系中,这类来访者往往会运用反向形成的防御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,常常把愤怒转化为喜欢。
比如TA本来应该是愤怒的,结果TA现在偏偏要喜欢你,这就更恐怖了。
谈恋爱的时候,有一些所谓的**“死缠烂打”**就是这个意思,看起来好像是我舍不得你,我不放弃你,实际上是我要虐待你,我要蹂躏你。
在发生情欲性移情时,来访者自己是能觉察的,是能够去体验、陈述、表达的,可能还会用**“我希望”、“我觉着”、“我好像”**等语言来描述。
而到了色情性移情时,TA会说**“这就是”、“这应该”、“这必须”**描述.
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。
对于色情性移情,千万要注意守住界限。
这个时候不能突破设置,因为来访者会不停地冲击设置,而咨询师要守住设置。
只有设置才能够帮助咨询师把这个关系澄清,如果没有守住设置,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澄清的。
此时来访者已经陷入到偏执的幻想里去了,TA认为你就是这样,你得符合TA脑海里的角色设想。
实际上,来访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未必是TA脑海里认为的样子,但TA会认为我想的就应该是这样。
这其中的偏执状态恰恰是需要咨询去解决的问题。
03
移情的识别和分析
移情是一种特殊的幻想,这一幻想与主体不知道的另一个人有关,这种情景是早期经验和关系的重复,表现为指向过去的重要人物的关系重现,或者内在客体关系的外化,也可以包括潜意识中试图操纵、唤醒他人的关系情景。
移情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:
第一,与过去的重要客体有关;
第二,与内化的客体关系有关;
第三,也与此情此景有关;
第四,还与咨询师本人的特征有关。
对移情进行识别时,需要有“三看”:
一看治疗场景中的交流表现行为;
二看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表达方式;
三看内心现实中与过去重要客体的关系模式;
这三者之间是有相似性的。
在咨询中,我们可以将移情作为一种分析工具。
在分析移情时,需要看现场,看现实,看过去。
科恩伯格讲过,移情分析就是对内化的客体关系在此时此地的表现分析,以及对结构冲突的分析。
其中,内化的客体关系不能被认为是过去真实的客体关系,而常常是幻想中极端扭曲的过去客体关系的内化,以及在本能趋力衍生物的激活和投射作用下,针对这一内化的防御的结合。
通过投射性认同,将内部的客体关系外化,并能够加以控制。
咨询师要能够容纳和感受来访者的投射,并在移情中对其加以体验,然后在以恰当的解释形式反馈给来访者。
**我在国际精神分析年会上
**
的触动
刚开始学精神分析的时候,我对整个精神分析的全貌和发展史并不是很清楚。
比较有幸的是,在2005年,第四十四届国际精神分析年会在巴西召开,我之所以被邀请去,是因为我有一篇《驻相与阻抗》的文章,在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以后,老外特别感兴趣,觉得写得不错,希望我代表中国人在这次年会上亮个相。
那个会议很有意思,在巴西开会,南美大部分都讲西班牙语,但巴西又讲葡萄牙语,平时大多数人国际交流都用英语,而法国人从来都是“桀骜不驯”,到哪儿都不改,都讲法语。
所以,会议的翻译机上是4个频道。
我就觉得这国际会议还真是国际会议,挺有意思的。
我就在会场上这儿看看,那儿看看,结果就看到一整个册子上,都是关于移情反移情专题讨论的工作坊,或研讨会。
我就纳闷了:我以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话题,早被大家当成ABC了,已经不需要再去讨论了,结果怎么还在讨论?
我就想着去听听看,结果跑到一个工作坊里一听,哇!辩论得好激烈。
你会发现他们所讨论的,专家所报告的内容,仅仅是自己咨询中的一个片段,两个人之间的一段很短的对话。
然后由这段对话引申出来许多的意义:
哪篇文献中曾经这样说过,哪篇文献又那样说过,但就是没像我这样理解过。
所以,我现在把它拿出来给大家说一说。
你看,细腻到这份上了,非常细的一个点,都能在里面找出、发现移情与反移情的概念,这对我触动就比较大。
为什么这样细腻呢?
因为咨询工作,最终都是通过这么一个通道来解决的,你越是细腻,这个通道的交流就越准确。
所以,你就能理解关于移情与反移情为什么还要经久持续地反复研讨?
就是因为这里面有非常细腻的内容需要更加具体的定义,在这种具体的定义,细腻的揣摩过程中,就会发现原来前人没有的见解。